本周课题:
- 数字屑 (digital crumbs):发散的是我的的能力还是奴力?
- 区块链能够保护隐私,比传统平台更加安全便捷可靠。
- 区块链夺回我们资产的控制权,令我们拥有我们自己的身份并且进行负责的管理
- 为人类服务的人工智能:专有算法、机器学习透明化;隐私安全
- 人机共生:人与机器正确地合作,减少操作界面的摩擦
数字屑
我所理解的数字屑(digital crumbs)是大数据里头讲的数据废气。它捕捉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时的任何动作,比如:输入了什么?搜索了什么?点击了什么? 这些行为背后所产生的数据都被记录在使用的平台上,毫不客气地说,它知道我们的隐私,甚至比我们自身更了解自己。然而,用户是无法获得这些数据的。2019年的开头,有大量的应用平台在发布2018年的报告,对过去一年用户在平台使用的情况做总结。这种行为似乎在敷衍用户:你看不懂自己的原始数据,还不如我帮你做个人年终报告。难道用户就没有选择的权利吗?数据废气是用户自己产生的,用户却没有渠道查看。
平台利用数字屑做什么?
它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比如人工智能。各大电商的推荐系统,不仅仅得益于算法,还来自用户的数据。只有拥有大量的数据,算法才会越来越准确。还记得有一回我在微信上跟朋友说自己想买钱包,隔天打开淘宝,淘宝就给我推荐钱包了。很吓人,当应用知道我的行为,对我推送精准的服务,我开始害怕自己是否还有隐私?平台之间是否会相互售卖用户数据?用户无法确定,平台拥有大量的数据后,还能否安全公正。
为什么平台不让用户获取自己的数字屑
用户的数据废气其实是用户行为的产物,若用户得到了,那便帮助用户了解自己,提高自我认知,由此促进用户行为的改变。 比如说:我知道自己一天玩游戏超过6小时,一星期超过50个小时,这个数据听起来是惊人的,无形之中可能会改变自己,减少玩游戏的时间。相反,平台得知你的需求、爱好、兴奋点,不断推送软文和广告刺激你,让你继续消沉傻逼下去,于平台而言,只有好处。
用户享受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福利,同时平台从用户的行为里获取大量的数字屑。不管是能力还是奴力,平台都应该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给予用户使用的安全感。数字屑如果仅仅用来做低级的广告推销就太浪费了,这是帮助用户对自我认知的最好的数据,平台可以将用户的数字屑运用在教育方面,帮助学生选择学校专业、未来职业,减少孩子在选择上走弯路。
小结:
- 数据废气是用户自己产生的,用户却没有渠道查看。
- 平台容易泄露隐私
- 数字屑能够帮助用户提升自我认知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