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影片集里的5个想法摘要

1. 西蒙·安霍尔特指出全球化把人们都联系在一起,运转更快,成本更低。但全球化让人措手不及,原因是全球化带来的人口问题、气候问题、恐怖主义、流行病、毒品走私、物种灭绝等等坏处。
2. 西蒙·安霍尔特做了一个调查叫国家品牌指数,庞大的样本数量代表了全球70%,询问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国家的一系列问题。做调查的原因是,演讲者意识到国家的声誉很大程度影响了国家在世界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国家拥有正面的形象,如德国、瑞典等,他能轻易得到投资商的投资、能高价卖出自己的产品,事情都能简单解决。反之,则没那么容易。
3. Alisa Miller揭露了新闻的真相,人们通过本地电视台获取新闻,但全球新闻只占12%,原因是报道全球新闻成本过高。谷歌新闻首页上的报道实际上在重复24个新闻。
4. 伊恩·高登认为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全球化并没有带来平等并且十分脆弱。一个地方发生了什么其他地方也会被触及,这就是系统性风险。我们需要建立弹性机制来保护自己。
5. 西蒙·安霍尔特发动全球美国大选投票。让全球人投票的原因是要让全世界的人思考领袖能为世界上的其他人做什么?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其他国家的政治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全球化中的国家形象与新媒体的思考

西蒙·安霍尔特提出好国家指数,他认为国家不仅为自己的人民还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做出贡献。同时国家的口碑决定了国家在世界的生存与繁荣。

ted16.PNG

近几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上频频发声,一带一路、大湾区的建设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更为世界作出贡献。这是西蒙·安霍尔特提出的好国家的行为。但是国家的形象,是人们固有的观念,做了好事情就需要让别人知道,这时就要用到新媒体。所以中国在一带一路、大湾区建设上做了哪些宣传来向世界传递大国形象呢?

  • 与其他国家电视台合作播放纪录片。“一带一路”纪录片全媒体国际传播平台,在土耳其、缅甸、泰国、埃及、肯尼亚、俄罗斯、美国等多个国家播出,向全世界宣传。

  • 利用有纸媒、电视、广播、网络、社交媒体传递一带一路、大湾区想法。 现在我国经常是把周边国家的媒体请到中国来,让他们帮忙报道。

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往往过于官方,容易被忽视或者令人反感。那我国可以如何利用全球化在新媒体平台更好的传达国家形象。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用接地气的语言在网民常用的社交平台发声。 广东共青团的公众号的b站都做得十分接地气,但仅是针对国内网民,我们希望让国外的网民接收到中国塑造的中国形象,就需要用国外的网民能懂的语言表达。这是全球化所带来的的渠道。

  • 自说自话是不够的,既然是全球化,就要让其他国家也替我们说话。在全球发声,表示自己做出什么贡献。也需要受惠者站出来说话,帮助中国塑造国家形象。这是个积极的反馈,也是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所在。


参考来源